联系我们

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888号高农生物园A区7号楼

邮 编:430206

电 话:027-87310402

传 真:027-87832091

网 址:www.hbzxat.com

E-mail:hbzxat@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企业新闻
  • 香稻梦托起苦乐人生
  • 来源: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04-05 点击次数:

   转载于2016年4月5日《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政府网》

  近日,《党员生活》杂志以《香稻梦托起苦乐人生》为题,报道了孝南区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汤俭民的先进事迹。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陶宏对此作出批示:汤俭民同志是我市共产党员和农业、科技科普战线上的突出先进典型,业绩显著、事迹感人。请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会同孝南区委积极总结推广,作为“两学一做”重大典型在全市学习推介。
  孝感日报全文转载了《香稻梦托起苦乐人生》,希望全体党员干部以汤俭民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年12月20日,从国家农业部传来消息,孝感市孝南区农技推广中心正高职高级农艺师汤俭民荣获“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称号。
  汤俭民从事农技推广和香稻育种工作35年,先后培育出了16个水稻新品种(14个为极其珍贵的香稻),均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广两优香66”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鄂晚17”填补了我省无自主培育一级香型粳米品种的空白,并且连续8年被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我省晚粳品种创新的“对照品种”。他培育的香稻品种在我省累计种植1500余万亩,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
  一
  守望垄亩卅五年,谈耕论稼一挥间。
  常恐天时不作便,求风祈雨又拜田。
  --汤俭民诗抄
  1959年2月,汤俭民出生在孝昌县周巷镇叶山村的一个世代耕织之家。时值灾荒,他从小就身体瘦弱。1973年,初中毕业的他在家干农活,一干就是5年。在参加了1977年、1978年两次高考后,汤俭民考上了孝感地区农校。
  当时,汤俭民还不知道种田是一门学问,还需要读书。在报考志愿时,他首选卫校、师范,最后一栏填的才是农校。但是没有想到,最后阴错阳差地上了农校。进校后,由于身体瘦小,体检时医生怀疑他肝脏有问题,准备退录。后来他家人找到学校,再三跟老师保证,才勉强入学。
  一波三折的上学经历,让汤俭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进校摸底考试,在全校200多名学生中,他考了个第一名,这让他倍受鼓舞,更加刻苦勤奋地学习。他像一棵新插的禾苗,尽情地吮吸着养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两年的农校生活,给汤俭民的思想植入了强大的爱农基因。
  1980年毕业后,汤俭民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原孝感农科所,负责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是件容易事,他们往往因害怕失败而不愿接受。
  一天,汤俭民驮着一袋杂交稻种子搭车下乡了,在白沙镇的金港村,他把种子免费发到农民的手里。半个月后,汤俭民问起谷种,一位老人说:“喂鸡了。”原来,村里人把他当成了卖假种的骗子。
  怎么办?汤俭民就两个字:真诚。他心中有一杆秤,所推广的新东西,能给自己的父母用才推广给农民用,也就是把农民当父母。汤俭民把种芽催好播到农民的田里。收获时,还真应了“种子换一换,谷子多一担”的农谚,村干部高兴地告诉他:“一亩田多打了一担谷!”从此杂交稻在这个村推开了。
  头戴草帽,肩背挂包,骑辆自行车,驮着种子袋,这个形象在孝南区农业局被誉为汤俭民的“标识”,早已在孝南各个乡镇的农民心中生根了。他经常是一到农户家就直奔田头,现场指导。在他的电话本里,存储了2000多个农民的联系方式。凡是要求帮忙的农民,他都有求必应;凡是走进他办公室的农民,他都无偿送少量种子、种苗给他们试种,成功后再发展。
  八十年代初,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粮食连续丰收。而让汤俭民始料不及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1984年,湖北首次出现了“卖粮难”,特别是用湖北种子种出的稻谷,虽产量高却口感不好,不受欢迎。一次,汤俭民到昆明出差,竟然看到一家粮店门口挂出了“好消息,今日无鄂米”的大牌子。作为一名湖北农技员,他被深深地刺痛了。那年回乡过春节,乡亲们愁眉苦脸,母亲郑重地对他说:“国家培养了你们,你们能不能弄点好吃好种又好卖的种子出来?”虽无底气,汤俭民仍坚定地点头承诺。
  水稻育种是一项时间漫长、培育环节复杂、见效极慢的工作。从此,汤俭民选择了本不该由农技推广人员承担的科研育种任务,彻底放弃了不脱鞋袜有饭吃的办公室工作,走上了漫长而又艰苦的“香稻梦”之路,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他在入党时的日记中写道:我从农民期盼的眼神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农业需要我,这就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大好舞台!
  二
  一生育种多苦辛,但求香稻播万顷。
  多亏蓑笠伴我身,任他风雨任他晴。
  --汤俭民诗抄
  育种科研,周期漫长,从初次杂交到育成性状稳定的品种,用于大田生产,至少需要繁育8代。完完全全在孝感培育,至少需要8年时间。为加快育种进程,30多年来,他像夸父一样,追着太阳赶,每年从清明到11月份,在孝感试验,然后转战广西、海南“加代”繁殖,几乎一年四季都在稻田中度过。
  水稻喜热。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就是汤俭民最忙的季节,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就是汤俭民工作最紧张的时候。
  海南的3、4月和孝感的7、8月,烈日炎炎,人们用“流火”这个词来形容气温。每天中午水稻开花,是育种的黄金时段。头上骄阳似火,脚下水蒸如沸,农民们都回家避暑了,他却要给稻株进行“婚配”。一个中午,他要在田里做100多对杂交,忍受热、累、饥、渴,忙到下午两点以后,他才找一处树荫,坐在地上,拿出随身带的馒头和白开水填填肚子。太阳晒、水汽蒸、稻叶扎,手臂上都是叶子划出的血痕。胆囊炎有时也乘机来攻击他,他掏出药丸,拧开水壶,喝下去,痛厉害了,就蹲在田埂上忍一忍。
  育种,最怕的是不同的品种间不负责任地“私定终身”--花期串粉。所以,每逢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别人都往家跑的时候,他却就像接到战斗命令的战士一样,急匆匆赶往试验田,守护那些防止水稻串粉用的隔离“围子”不被风雨摧毁。暴风雨不歇,他就不离开。
  种子有“休眠”的特性。从海南、广西带回的试验“材料”,先要一粒粒剥掉谷壳,才能在孝感播种。每年带回的几千份试验“材料”,每份都要用手剥出100粒。这样,汤俭民每年要剥几十万粒谷子。常常,他剥得指甲出血,米都染红了。
  由于没有专门鉴定稻米香味的仪器,一般育种专家是用眼和手育种,而汤俭民除此之外还要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稻的香味。每天的凌晨四、五点钟和晚上的九、十点钟,人的味觉最敏感。为此,汤俭民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咬碎一颗颗谷粒,细细分辨其中的香味,由于要不断地漱口吐涎,吃饭时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其中,“广两优香66”花了约10年15代的南繁北育才通过了湖北省级审定,各代累计试验小区约1000多个,累计试验群约10万余株,品尝稻谷的香味约50余万粒。可以想象,为了通过国家审定,这个数字就更多了。
  因长期在水田工作,他四次染上了血吸虫病。每次住院医生都告诫他,不能再下疫水复感了。家人也都劝他放弃育种,而他想的却是:从事水稻工作,不下水,怎么作试验搞推广呢?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把下水复感的危险抛到了脑后,把个人健康置之度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随着年龄的增加,每次复感,病情都在递次加重,先后引发了胆囊炎、胃溃疡和慢性结肠炎,弄得一身毛病,身体瘦得不足47公斤。10多年来,他只能吃素,不敢沾荤。大家跟他开玩笑,说他是吃白米饭,咽小白菜,喝白开水的“三白”专家。
  30多年来,每个夏天,他就是这样地被烤着、被蒸着、被淋着。耗的是心血,拼的是体力。因为他信守初衷,自立了誓言:拙守农门,抱定香稻,从一而终,永不怀二。
  三
  无边陇亩金秋日,香稻爸看香稻儿。
  稻儿丰硕表现好,稻爸心潮逐浪高。
  --汤俭民诗抄
  有人曾问汤俭民:“一生‘剃光头’的育种专家比比皆是,苦累一生,育不出品种,什么业绩、成果、晋升、出名等一切都得免谈了,难道你就没有后顾之忧吗?”汤俭民坦然一笑:“我不求发财出名,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只是做了一个农技工作者该做的事情,我只是想让老百姓吃得上、吃得起香喷喷的米饭。”
  2013年,中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汤俭民认为,民以食为天,种为粮食母,“种好天下安”。“品种优良,农民能增收,种粮积极性会自发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就会不说自安了。”
  汤俭民热爱自己的事业,为了一粒种子,愿意投入自己的全部人生。他常常用3句话来为自己定位: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
  毛陈镇大桥村农民周尚文家经常喊汤俭民为“稻儿爸”。2011年,周尚文种植“鄂晚17”共260亩田,一下子比上一年增收了四万多元。老周高兴极了,非常感谢他。看到能让老周那么满意,汤俭民也十分高兴,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能为农民做点有益之事,我就很满足了,觉得这辈子受苦受累,把种子当儿抚,非常值得。
  这几年,汤俭民喜欢上了侍弄果树。他常年跑农村,见村头屋后,多是自发丛生的构木、苦楝一类,能不能种上果树,遮阴栓牛,还能让农民尝个甜呢?反复试验后,他选择柿子树作为主推产品。闵集镇农民毛德贤承包了不到4亩的果园,种的都是汤俭民提供的果树苗,除了新津、阳丰等七八个柿子品种外,还有梨树、油桃、板栗、枣子等等。仅靠这个果园,毛德贤就能收入2万多元。如今,由汤俭民提供树苗和技术长成的果树,少说也有上万棵,遍布孝感周边几十个村。
  汤俭民长得并不黑,但一年四季脸上总是黑黝黝的。在农民朋友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位地道的农民。30多年来,他先后骑垮了十几辆自行车,直到垮得连修车师傅都不愿意修了,才买了一辆轻便助力摩托车,为的是能够像自行车一样过田埂时提起来方便。用他的话说是“近处骑车,远处搭车,无车无从,农民易接近,单位又节约,一举两得。”
  为了育种,究竟耽搁了多少节假日,熬了多少夜,没有记录,最典型的是每年五一、十一、春节这3个长假,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也从没有领一分钱的加班费。三四月份,鸟语花香,正宜踏青郊游,但却是汤俭民最忙的时候。5亩多的试验田里,早、中、晚三季稻在海南同时成熟,必须日抢夜赶收种子。“春暖花开好时光,我却年年无心赏。春又去,发已苍。南来北往为哪桩?农民若满意,我心最舒畅!”在他心中,春光十里,不如一碗米香。
  2012年初,他退居了二线,完全可“洗脚上岸”,呆在家里“养尊处优”。但他觉得“梦尚未圆,怎敢撂挑?”有企业高薪请他,他不去;上级领导关心他,希望调他到条件更好的部门任职,他也不去。退居二线的他,依然丝毫不怠,置身泥土,执着地守望着那片垄亩,忙碌在稻禾丛中,期盼着圆梦之时,把丰收布满大地,把香饭献给万家。
  孝南区农业局一侧办公楼的三楼,是汤俭民的办公室和5间仓库,条件简陋。办公室里,一摞摞育种笔记整整齐齐地捆在一起,几十年下来,足有一米多高。隔壁的几间房间里,堆满了一小包一小包的稻种,用塑料袋封好,牛皮标签上注明品种、年份等信息,一目了然。几个冰库、冰柜、暖箱中,珍藏着需要保存或者实验的稻种。汤俭民翻检着这些种子,谈论着这些种子,如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般,脸上沟壑纵横,笑逐颜开。其实,这么多年来,汤俭民培育出的多个精品香稻,各种应得转让费、奖励达几十万元之多,他都将其变成了科研经费的一部分。
  有人问他这么拼到底图个啥?他笑哈哈赋诗一首--
  世界稻谷华占三,米冠却被泰国揽。毕生育种力赶超,誓将香稻播寰环。
  记者手记:
  他把艰苦的日子过成了诗
  一只布满皱纹、粗糙黝黑的手掌中,小心翼翼地卧着一把淡黄的、顶着稚嫩萌芽的稻种。
  这幅画面,让人心颤。岁月的沧桑与新生的懵懂,似乎在这一霎那凝固,几十年的饱经风霜,映照着一簇生生不息的希望。汤俭民以一名基层农科站所的“土专家”之力,完成了许多专家学者未能完成的事业。至今,仍未止步。
  汤俭民是有钻研精神的。办公室的三个书柜里,摆满了水稻种植方面的书籍杂志,其中还有全英文的专业期刊。中专毕业的他,为了知晓最好最新的相关知识,将外语的听说读写都学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为了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学习,他自立六诫:“戒烟、戒酒、戒棋、戒赌、戒斗地主、戒吹牛”。
  汤俭民是纯粹的。守着一粒种子,他追逐太阳,从孝南到广西到海南。他说,越热稻子越喜欢,越利于开花育种。酷暑下,他在稻田中耕耘。他说,世人喜欢各种花,我独爱稻花。他不追名逐利,只关心他的稻田。
  汤俭民是有恒心的。一粒稻种,从开始试验到性状稳定,需要8年的时间,而通过严苛的测评,又需要4年的等待。3000多个日日夜夜,才能见到一个可能的成果。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够用动辄十几年的艰辛,去追求理想呢?
  汤俭民是有情义的。高官厚禄诱惑不了他,他如古人侠客般,讲究一种义气。他说,单位和组织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支持他的科研,他在孝南这片土地上播种,他怎么也不能对不起培养他的农业局和孝南人民,如果自己还有一点能够为这里贡献的价值,他就绝不会离开。
  汤俭民是有情怀的。常年的风吹日晒、多年的辛苦劳作,让他的身材干瘦、面容苍老。但他的内心,却充沛着诗情画意。兴致来时,他赋诗一首,快乐地吟诵给我们听。一本诗集,写稻香、写人生,写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浪漫。
  汤俭民在我们的心中,隐隐约约的像一个苦行僧的形象。他不在意,酷热潮湿的稻田,肆虐的蚊虫,疾病的侵扰,极度简朴的饮食起居。简陋仓库中,成千上万颗饱含希望的种子,一张张他手写的牛皮纸的标签,无声地倾诉着他几十年来的心血和付出。他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苦,走着一条绝大多数人不会走的路。但他自己却不以为苦,因为他有信仰,有追求。
  他说,能做一点想做的事,无比快乐。
  这就是汤俭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颗心只牵挂一粒种,苦乐年华,尽写诗中无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