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888号高农生物园A区7号楼

邮 编:430206

电 话:027-87310402

传 真:027-87832091

网 址:www.hbzxat.com

E-mail:hbzxat@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质量认证质量认证
  •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对策研究
  • 来源: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08-08-14 点击次数:

中文摘要:本文以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以实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为载体,分析了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六大有利条件,阐评了存在的五个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六项对策。

英文摘要: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a carrier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Organic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six strong points of China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elaborated on five weak points at the present tim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ix countermeasure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推行,在水稻生产结构调整中,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正处在一个趋旺的阶段。据不完全调研及统计,至“十五”末,我国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已达到50万亩左右,产稻谷在20-22万吨,精制有机大米在13万吨左右。其中东北三省占到60-70%,光黑龙江农垦系统就已达12万亩左右。进入“十一五”的今年,有机稻米的申报认证又有新的进展,预计至今年底,全国新增生产面积将在5万亩左右。

面对我国当前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良好势态,每个此项从业者均应保持审时度势的心态,有必要冷静分析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不利因素,认真寻求促进发展的相关对策,以便把握商机,克服生产的盲目性,使我国的有机稻米产业有一个现性的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进入新世纪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于生产面积增加,生产区域增大(目前已有近20个省),生产产量提高(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近400公斤)。综观这个生产发展的状态,说明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1、具有良好农业资源和生态区域环境的选择范围大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编著出版的《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专著,将我国水稻生产划分为四大产区,即:华南食用籼稻区,华中多用籼、粳稻区,西南高原食用、多用籼、粳、糯稻区和北方食用粳稻区。每个产区中又划分为若干个亚区和次亚区。据有关专家按此调研分析,在这些产区中的部分亚区或次亚区中,都具有一定面积规模的比较适宜有机稻米生产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面积大约可占到300万公顷。而在这些产区中又均具有水源充沛、水质优越、灌溉便利、土壤条件良好、大气环境清洁等农业资源优势及生态条件,对区域性有机稻米的生产将提供较大的选择。

2、具有无公害、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加工产业化的宏大基础

这个基础主要体现于:第一,数量基础。目前,我国绿色、无公害食品大米的生产发展势态良好。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经过依法认证的绿色食品大米品牌有600余个,年总产量达278万吨,涉及生产面积有40万公顷多;无公害食品大米品牌有400多个,年总产量在300万吨左右,涵盖生产面积约50万公顷。这些基数将作为有机稻米的重要生产基础,并有力提升和带动其发展。第二,质量控制基础。无公害、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同样讲求全程质量管理,讲求认证程序,为发展有机食品稻米并更加严密的质量控制和追踪体系的建立健全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生产营销的模式基础,无公害、绿色食品稻米的生产模式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营销模式以企业直销加代理助销为主。这为有机稻米的生产营销模式提供了可鉴借的产业化发展基础。

3、具有以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科技支撑

近些年来,水稻产区广大的稻农及相关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充分认识有机稻米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生产实践和科技攻关中,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技术精华,积累并创新了许多有利于有机稻米生产的新型配套技术。一是对产地生态环境持续保持的技术方式主要有:对水、土、气环境污染源的普查及控制措施;对水体保护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措施;对稻田的节水技术;对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的降解修复技术;对产地大气质量的跟踪监测措施等。二是对病虫草害持续控制的技术方式主要有:新型的生物农药推广与应用;种养结合的“稻鸭共育”、“稻鱼共养”、“稻田养鹅”等生产技术运用;昆虫性诱器、频振式杀虫灯等的普及与利用;吸引并保护候鸟的憩息措施等。三是对土壤肥力持续支持的技术方式主要有:农家肥的沤制利用;新型生物肥料及商品有机肥的推广与应用;稻草、桔杆还田的普及;有机生产方式下的作物轮作及套作技术的运用,以及农田的有序休耕休种方式等。这些生产的配套技术,不仅为解决当前生产中的相关难题提供因地制宜的方式上选择或储备,而且还可为各地生产者及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积累的平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研究和创新技术,为支撑有机稻米的更大发展奠定了相应的技术基础。

4、具有生产与认证标准的积极引导

我国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虽制定较晚,于2005年1月才正式实施。但从有机稻米的生产与认证的开始之初,无论是生产者、认证机构都以参照相关国际组织(CAC、IFOAM)和相关国家的有机标准为基础,建立了企业的生产标准和认证机构的生产认证技术准则。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有机标准制定工作加快,对全国有机产品和有机稻米的生产与认证起到了规范化的引导作用。如2003年8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了《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2005年1月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公布实施国家标准GB/T 19630.1~4《有机产品》。据调查,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的浙江省DB33/T 366.1~5《有机稻米》是我国第一个有机稻米的系列标准。

5、具有百姓生活质量提高过程中对食用大米新需求的市场拉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而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对其的选择要求已从求“量多价低”变为“质高健康”。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居民,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专销店(区)非常看中,并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其中,有约10%的居民有选购食用有机大米的强烈意向,主要明显的是五类人口,即:企业经理阶层、高级知识阶层、中高层公务员、高收入务工阶层、外国驻华机构人士等。随着百姓生活质量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对食用稻米质量安全选择的日趋理性,在未来的3~5年中,预测城市和较大城镇的普通工薪阶层中有20%左右也将会选购有机大米。这种百姓的新需求对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6、具有政府重视并政策推动的支持

由于有机农业是重要的生态农业表现形式,符合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有机食品是21世纪世界追踪的健康安全食品,有利于人类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改善,有利于我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合理调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包括有机稻米。2002年农业部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认证进程,扩大认证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还相继推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继而,2003年,农业部又会同国家认监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2004年商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局为了加快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也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水平,为此,要通过5-10年努力,力争使我国有机食品产量提高5-10倍,优先发展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机蔬菜、粮食、畜牧、茶叶等”。2005年,农业部又以农市发[2005]11号文《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我国有机产品及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起到法制保障作用。同时,近些年来,水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有的放矢地制订了相关的指导政策、扶持措施及奖励办法,有力推动并支持了有机农业和有机稻米的有序发展。

二、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

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虽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关注度提高,市场准入制加强,政府法制监管力度加大,其的生产发展仍面临着以下的不利因素:

1、从技术保障角度讲,普遍适用的生产培肥、病虫草害防治有效手段尚未相对固定

按照国际有机农业的普遍原则及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要求,有机稻米生产中禁止施用化学合成物质,这就对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常规手段关闭了大门。因此,有机稻米生产中必须施用有机肥用作基肥和追肥。而商品有机肥目前还处在开发阶段,已通过认证的也量少价高,生产者负担过重。用农户自行沤制或堆制农家有机肥,同样还存在的肥源、堆制方法、质量达标等不确定因素。而有机稻米病虫草害防治提倡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方式,这在小面积状态下尚可行,但在区域性、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目前仍缺乏普遍适用的、相对固定的技术手段。如去年和今年南方稻区发生的稻飞虱,北方稻区发生的稻瘟病等。这些都将是有机稻米生产保障上的技术难题。

2、生产者质量控制、可追踪体系建立并实施的到位程度普遍欠完善

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注重的是非化学的、质量保证的、可追踪的方式。因此,从事有机产品的生产者,需要建立以诚信为宗旨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踪体系。其是以规范的质量管理、适用的技术保障、完善的过程记录、可靠的依据凭证为主要形式的。这也是国家标准《有机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标识及质量管理所要求的。但从目前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者或组织者实施情况来看,除小部分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中小规模的仍然存在着质量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及记录文本策之高阁。不是记录不全,就是凭据难找。这种质量控制体系、可追踪体系实施的到位程度普遍欠完善的状况,将会严重影响有机稻米产品的可信度和企业的诚信度。

3、有机食品稻米质量检测标准空缺,质量评价实施难度大

针对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势态,其有可能成为我国有机产品数量最多的产品之一。至今,我国没有制定和颁布《有机稻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一大遗憾。在我国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1生产4.2.5污染控制条款中虽规定了“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5%,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的限量”。但就有机稻米而言,目前实施中却难以做到。主要原因:一是检测项目过多,涉及农药残留有69项,涉及重金属有10项,全检较难;二是检测费用成本过高,生产者难以承受,检测机构难以减免。因此,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有机稻米的质量评价难度大已是一个客观现实。

4、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稻米售价的期望值背离较大

据市场调研,经认证上市的我国有机食品稻米售价在每公斤最低8元左右,最高30元左右。生产者的售价期望值普遍在生产成本的1倍以上;而消费者的售价期望值普遍在每公斤不高于10元。这就形成了两者的期望值背离较大。究其原因是:生产者考虑的是投入成本高,与其他水稻比产量会有降低,因此,物以少为贵,不达利润一倍以上不卖;而消费者则会考虑比其他大米好,略贵可接受,但过高则承受不起便不买。因而,这种双方期望值的背离,必将影响市场的拓展。

5、认证机构认证行为的规范性参差不齐有损有机产品公信力

根据我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从事产品认证的机构必须依法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规范性地开展认证工作。据统计,我国经国家认监委登记注册并批准开展合法认证工作的产品认证机构已达近30家。其中有50%的机构已从事了有机稻米的认证。经相关市场调研反映,这些机构的认证行为有较规范的、有欠规范的、有不规范的,均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不规范的是以盈利为目的,且缺乏专业认证和懂行的技术队伍,对认证检查,敷衍了事;还有的对部分条件未具备的申请者,只要交钱就颁证。更有少数认证机构甚至违反国际惯例和国家标准规定,颁发两年有效期的证书。这些做法,均严重损坏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社会客观公正形象,也诋毁了有机产品取信于民的公信力。

三、促进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通过近10年来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状况分析,可以这样认为,我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正经历了一个初级发展期,将进入一个既讲数量更讲质量的中级发展期。在保证技术保障有力、质量控制严密、价值价格合理、供求空间平衡的运行质量上应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有机稻米产业的数量、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

1、生产者、企业、政府应加大科技攻关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地区性解决技术保障难题

有机水稻产区,要鼓励企业统一的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家肥。政府部门要帮助解决肥源及质量检测等问题。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生产者应积极采用现行有效的从品种抗性到非化学防治方法的各种有效措施。政府部门要增加投入,激励农业科技部门及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或推广符合《有机产品》标准要求的相关技术。对于突发的大规模病虫害,相关方事先应有预测预报和应急预案或补救措施。

2、有机稻米的单个基地种植规模不宜过大

据相关调研分析,鉴于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保障水平和有机生产者的质量管理水平现状,我国目前有机稻米的单个基地种植规模以1000亩至5000亩为宜。部分技术和管理力量强的龙头企业以1万亩以内为宜。农垦系统集约化程度高的以3万亩以内为宜。

3、生产者必须依据标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踪体系

要落实好岗位责任是前提,以经常地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来不断完善过程记录。要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相关物料和物流的文件依据及凭据结果归档,使可追踪体系有案可查,有据可定,以符合保持认证检查要求,切实树立起企业的诚信度。

4、要加快《有机稻米》标准制定步伐

依据国家《有机产品》标准的总体要求,根据有机稻米的特征特点,应尽快启动有机稻米国家专项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以使质量检测依标可行,质量评价客观实际,市场监管凭据充分,引导发展有序有力。

5、充分分析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售价期望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市场调研情况看,有机稻米目前有不少青睐者,但青睐者只是欲得者,而尚未成为消费者。当青睐者遇到难以承受的价格拦路虎时,其只会变为观望者,这是一个市场经济杠杆的规律性问题。因此,需要借鉴国外有机食品的价格体系,一般为高于市场同类常规食品价格的30-50%左右为宜。我国目前有机稻米的售价也可定位在高于绿色食品大米的30-50%左右为宜。

6、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强化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行为的监管

要通过监督检查和市场民意调查,进一步规范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对于发现有欠规范运作的,要适时给予整改警告。对于不规范运作的,要果断地停止认证资格。要以此来增强有机认证机构及有机产品的公信力,积极维护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青林,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蔡洪法,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金连登,朱智伟,中国有机稻米生产加工与认证管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张文,罗斌,绿色食品基础培训教程――种植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武兆瑞,全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马爱国[J].农业质量标准,2004,(2):4-7

6、郭春敏等,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金连登,男,1951年8月生,现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任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多年来,潜心研究稻米品质和质量安全认证,参与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食用粳米》、《无公害食品大米》等10余个标准制定,组织了浙江省《有机稻米》系列标准编制,主编了《中国有机稻米生产加工与认证管理技术指南》专著,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为浙江省WTO/TBT咨询专家,浙江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

通讯地址:浙江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电话:0571-63370290  传真:0571-63370380E-mail:amrtc@fy.hz.zj.cn